投資、消費、出口,股市、房市、匯市…專家怎麼看?
01. 個人投資:存銀行還是買股票?
王一鳴:我會拿3萬元存銀行,拿7萬元投資股票。我覺得現在是低位,是一個持倉比較好的時機。
李稻葵:假設這錢在可預見的範圍內不需要急用,第一買保險,有保障就沒有後顧之憂了,第二相當一部分比如說8萬或者至少7萬元買基金。
姚洋:我們很多老百姓還停留在自己投資,我自己投也會虧的,你得去找金融服務機構幫你投資,這也是一種消費。這個前景非常廣闊。
劉元春:從非專業人士角度講,買保險和買黃金是個還不錯的選擇,如果能夠買到國債也是很好的。
02. 拉動消費:放開限制、多發錢?
王一鳴:我們要鼓勵消費,一個是在消費領域還有一些限制性措施應該放開,例如大城市車輛是限購的;另一個是改革的空間,例如外賣小哥的收入雖然可以,但他沒有正式的消費保障,有後顧之憂。
劉元春:加大高端人才的補貼,既有利於擴大需求,又有利於我們技術的創新。我們要把高端人才培養好,一定要關注博士生的待遇,同時這些人羣都很年輕,邊際消費傾向很強烈。
李稻葵:我覺得上海今年確實做了一個很好的創新,上海就是說不管買什麼,支付的時候給你補5%,他只拿了10個億,就帶來40億消費的上升。
吳政忠:捷克鄰近台積電歐洲廠 可當台入歐窗口
03. 外資:“撤離”還是“加碼”?
王一鳴:麥肯錫對中國的產業集中度做了一個調查,採集了160種最主要的貿易品,結論是70%的生產集中在中國。所以西方現在提一個概念叫去風險,你集中度太高了,它會採取一些措施,這會影響到外資的流動。需不需要擔心這個事兒?外商直接投資佔中國GDP大概也就1.8%,過去10年大概就是這個情況,所以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本身不會帶來多大作用。
姚洋:好多發達國家都在再工業化,一些外企因爲當地補貼回去建廠,但這根本不意味着他們減少在中國的商業活動,反而許多外企都在加大對中國的投資。
中央金融委员会首次公开发声,三部门联手监管铁矿石投机丨一周热点回顾
李稻葵: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角色現在變了,過去是帶來技術、帶來產業鏈、帶來國際的銷售網絡,這些仍然重要。但是今天再往前看,外商直接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會有一個變化。而且中國現在不僅有市場資源,而且還有研發資源,我們營商環境不斷改變的政府的資源,這三個資源你外面很難找到。
04. 人民幣匯率:貶值還是升值?
劉元春:雖然這幾個月人民幣對美元進行了貶值,但是全世界的貨幣都在向美元貶值,而人民幣除了對美元貶值之外對其他貨幣是升值的。
王一鳴: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正在消除,美元加息的步伐已經大大放緩了,中國經濟基本面又在明顯改善。現在有人在討論匯率明年會不會由7進入到6,我覺得這是可以期待的。
05. 房地產:下跌還是增長?
xigua
劉元春:從目前數據來看,房地產已經接近底部,它一定從高水平逐步向低水平均衡邁進。未來房地產銷售可能在14萬億的水平,房地產的投資規模很可能在9萬億這樣的區間。
新北有机好茶颁奖 农友洪美代包种茶、红茶双料金质奖
姚洋: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於房地產有比較明確的說法,要滿足各類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需求。我解讀是要在供給端給更多合格的房地產企業發放貸款。我預判明年二季度,大概能夠看到房地產穩定下來,不再下跌甚至可能略有增長。
06.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:增長還是減少?
离岛旅游 龙门→布袋 将军←→东吉岛 添2新航线
王一鳴:房地產投資80%是民間投資,民間投資裡把房地產刨掉,它是正增長的。製造業投資增長9.1%,這個很高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房地產投資止跌回穩了,我認爲民間投資轉正概率就會大大提高。
姚洋:投資看的是未來前景,特別是民間投資,完全是經濟的一部分。要想提振大家投資的信心,一定要讓經濟恢復一個增長的常態。辦法就是政府加槓桿去投資,往經濟閉環裡面加一點水,這樣整個經濟的水就會流動起來。所以我們看到中央也已經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,比如說房地產因城施策,政府投資也在加快,這些都會起作用。我覺得力度還可以再大一點。
滙豐重濕地保育 第20年關渡自然公園捐贈總額破1.84億
07. 地方債:是否有了化解之道?
动嘴“按”电梯:云知声智能声控电梯方案落地北京、厦门
王一鳴:我們不要簡單理解爲,就是這次新增1萬億元國債又要去重複2008年,它其實是災後重建,而且它是叫全部轉移給地方,就是我中央政府買單,地方政府你去花錢,負債我來還,我覺得這個邏輯上是搞對了。信心還不夠強,預期還不夠明朗的情況下,就該政府出手。市場不願意負債的情況下,政府就要去負債。而我們的中央政府的槓桿率或者說負債水平,比那些發達經濟體低很多,所以還是有空間的。
姚洋:如果把明年的2.7萬億元加上的話,實際上這次力度是超出了我的預期。我當時說我們新增3萬億到4萬億的新債就可以了,那麼現在加起來大概是5.2萬億,是1.5+1再加2.7,5.2萬億,我的解讀也是中央這次是決心很大,就是要把經濟底要穩住,然後讓我們整個經濟的信心恢復起來。
08. 國際社會:依然看好中國經濟嗎?
台北電影獎/久休復出又獲影后 陸小芬超感動
李稻葵:相對而言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還是比較看好的。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太看好了,以至於他們擔心中國很多產業長得太快,競爭力太強。
王一鳴: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調高了對中國經濟預期,就是今年,今年提高0.4個百分點,5.4,它把明年也調高了。然後你要看市場機構,就是你看國際的一些諮詢公司,一些大投行,它也調高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,所以總體來看,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比前一段時間更加轉向積極。
腹黑王爷:惹不起的下堂妻
09. 中國經濟深度調整:3-6個月見底?
劉元春:我們目前正在經歷一些風雨但是我們即將見到彩虹。後疫情整個經濟的調整、世界經濟的調整、中美之間的衝突三大因素決定了我們正在經受風雨。但是這些風雨已經逐步開始式微,特別是四季度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,我們能夠看到曙光就在前面。
姚洋:我們現在的經濟已經進入了深度調整時期,我估計還要等3至6個月看到這些調整見底,中國經濟纔會穩定下來。
10. 2024年:中國經濟會怎樣?
劉元春:2024年是總量持續企穩,結構持續調整,風險持續釋放的一年,它是我們風雨之後見彩虹的過渡的一年。
姚洋:對於未來6到9個月的中國經濟,我是謹慎樂觀的。
王一鳴:2024年中國經濟會延續這種企穩回升的基本的軌跡,更重要的是,中國經濟的韌性,它的抗衝擊能力也會更強。
李稻葵:我認爲2024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年,明年很可能在一些重大問題上,包括地方債,包括開發商的債務問題上開始破題,開始探索長期解決之道的重要的一年。
指南:判斷經濟形勢,哪些指標更靠譜?
姚洋:有兩種思路,一個是看長期,一個看短期。長期我們應該看供給面,這個國家的實力到底有多大,增長的潛力有多大。但是短期得看需求面,需求面就是通常說的三駕馬車:消費、投資、出口。
劉元春:短期看三駕馬車,出口、投資、消費。微觀一定要看三張資產負債表,企業資產負債表、居民資產負債表、國家資產負債表。中期和長期更重要從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中長期的發展動力,也就是新三駕馬車,第一個是基礎研發到底進展如何,第二個是產業升級是否出現中斷,第三個是支撐科技創新、產業升級的金融行動是否出現了泡沫和一些循環不暢的現象。
王一鳴:還可以看新三樣,轉方式、調結構、換動力。我們過去靠要素大規模投入驅動的發展方式必須轉變,靠大規模發展低成本製造業拉動增長也走不下去了,所以結構要升級。靠傳統的動力也慢慢式微了,要實現動力的轉換。
金马奖/5大影后颁奖「3个都出包」!陈淑芳叫错入围者名:我故意的